福州技改投资今年连续9个月保持全省第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长乐区漳港街道的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卷卷看似平淡无奇的纱线。而在下游成品展区,这些纱线的衍生品却跨越了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多个领域:轻薄的服饰、柔韧的输液袋、精密的汽车齿轮配件……

这些纱线正是景丰科技的主打产品锦纶长丝。近年来,凭借着20万吨年产量与50亿元年产值的亮眼“成绩单”,景丰科技稳居长乐千亿纺织集群的领军地位。

景丰科技是我市以政策为引导,利用技改促进转型发展,撬动传统产业升级的代表企业之一。今年1月~9月,我市技改投资累计增长63.5%,高于省平均水平40.6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成为拉动工业投资的主要力量。

订单周期缩短40%

进入景丰科技锦纶智能生产车间,目之所及是一排排高速运作的卷绕机,10台智能落筒机器人来回穿梭,将一卷卷丝饼交付给空中的智能天车,送往二楼进行物检。

在二楼物检区,智能称重系统上悬挂的数十卷丝饼看上去并无二致。但厂长付重先告诉记者,这些凭肉眼难以辨别的差别,称重系统却能“一目了然”,精确程度可达万分之一。

记者注意到,与传统纺织厂人来人往的生产车间不同,这里只有几名工人在数据监控台前操控。“我们是行业内第一家跨入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企业,经过智能化改造,车间实现从接单、生产、检验、包装、入库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自动管理。”付重先介绍,通过机器代工,减少用工550人。

智能化改造的赋能不仅撕掉了过去景丰科技在锦纶制造上“劳动密集”的标签,更赋予它新的生产优势。

依托高效设备的加持和各生产工序之间的无缝对接,从注入原料到最后包装完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仅需8小时,每天有600吨成品从生产车间生成入库。

智能仓库门前,一块电子“身份证”显示着待提货品的规格、等级、颜色、序号等信息。“以前,我们无法动态管理存货,经常有零散的旧品堆积。”付重先告诉记者,现在业务员只需在手机上发出指令,仓库就能按订单安排备货,机器人自动取货,随后就可出货装车。

付重先说:“我们鼓励全员提案参与技术改造,并且成效明显,订单周期缩短了40%,产品不合格率下降60%,优等率升至98%。同时,公司的加工制造成本连续三年均下降6%,直接节约资金可达6000多万。”

排污量减少90%以上

作为纺织产业链发展的源头,绿色纤维的生产制造不仅凝聚着景丰科技研发团队的智慧,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景丰科技累计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研究原液着色工艺,有效减少了污水的排放。“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原丝,从原料生产到产品投向市场,整个环节不存在‘染’的步骤,客户可直接用原丝进行织造,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染纺织。”付重先告诉记者。

“我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仅博士就有十几名。我们还与国内外科技中心合作,仅今年就已申请40多个专利。”付重先说,除了研发绿色产品,公司还致力于节能降耗,一方面研发智能化、高效率、低耗能的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大功率设备进行节能变频改造。

景丰科技还实现了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空调冷凝产生的废水可直接回收到系统,进行二次利用。“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后,生产排污量减少90%以上。”付重先说。

技改项目遍地开花

从“劳动密集”到智能生产,从高耗能到绿色生产,景丰科技的蝶变是我市技改凸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缓解项目建设期内企业的资金压力,我市独创‘垫息贷款’。”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财政提供专项资金,为企业垫付银行贷款利息,从而撬动海峡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60亿元的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我市工业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待项目建成一年,产生效益之后再收回财政垫付资金。”

在用好用足福建省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的基础上,我市设立市级企业技术改造基金和技改项目补助专项。“为鼓励企业投资,我们坚持多投资多补助的原则。”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降低补助门槛,由原来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降为2000万元;另一方面提高补助金额,技改项目补助封顶金额由原来的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对科技含量高、生产难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的智能装备生产企业所开展的技术改造,封顶金额定为800万元。

从最初启动技改项目时简化审批手续,到进口设备时减免关税,再到资金补贴,景丰科技享受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企政策。如今,技术改造项目在我市遍地开花。截至上月,全市投资超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共157项,其中景丰科技超细旦锦纶、福清核电、泰铭彩色不锈钢等107个技改项目今年投资已超过1亿元。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