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出了5家上市企业、14家独角兽公司的真格基金,在2018年也成长为一只独角兽基金。
随着规模为12亿元的五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完成,真格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
真格基金是由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王强和红杉资本中国在 2011 年联合创立的早期投资机构,首期基金的规模是3000万美元。
“我们比以往更加有危机意识,主动去寻找那些真正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早期公司。”4月,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王强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内蒙古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90年代赴美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贝尔传讯研究。他更为人熟知的经历是和俞敏洪、徐小平共同打造新东方,以及成立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
谈到市场近期讨论频繁的“募资难”问题,王强表示,不论创业公司还是投资机构,只要能够抓到本质,就不会经历冬天。
真格基金主要专注于 TMT 行业,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文娱体育、电子商务、消费升级及教育等领域在内的早期投资。
过去七年时间中,真格基金共投资了600多个项目,单笔可投资额度从成立之初的数十万美元增长到了如今的300万美元甚至更多,投资阶段也从最初的天使轮拓展到了A轮、B轮。
“真格并没有成为一家VC投资机构。”王强向记者表示,尽管早期项目估值的大幅上升的客观现实和对优秀项目的持续出资的主观选择让真格选择在后期投资中有所投入,但真格基金的战略仍是继续深耕早期投资领域。
真格仍然是熊猫,但是带着利爪的熊猫
《21世纪》:真格基金在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天使基金,如今投资阶段已经向后拓展,作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王强:真格并没有成为一家VC投资机构。我们大部分投资还是集中在早期阶段,市场看到的后期投资有一部分是属于我们对过往早期项目的追加投资。
这些年早期项目的初始期投资估值翻了若干倍,很多之前曾经的早期投资者在投入更多资金却不能占大股、投资风险仍然很大的情况下选择了往后走。他们认为,虽然往后走的估值更贵,但风险系数确实少一点。
真格基金并没有这样的战略,我们仍然坚守在早期。虽然我们在后期有一些投入,但主要是基于对早期项目的追加投资。真正说,上来就直接投B轮,这样的投资我们还是很少做的。
《21世纪》:真格基金七年来的变与不变主要体现在哪里?
王强:我们一直强调看人的重要性而不是商业模式本身。尤其对早期投资基金来说,看人显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去研究行业、考察团队,评估公司未来能够跑出来的可能性。
如果说真格今天和七年前有什么区别,就是我们的投资团队的学习研究能力越来越强。我们比以往更加有危机意识,主动去寻找那些真正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早期公司。
真格一直有收到很多推荐和自荐来的项目,这些对我们来说属于雷达覆盖范围内的项目。我们也在更多的主动出击,冲在市场一线去发现标的。
就像徐老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的,我们仍然是熊猫,但是带着利爪的熊猫。
《21世纪》:要怎么去吸引优秀的创业者?
王强: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成熟,很多人都是连续创业者。他们决定是否接受一家基金的投资,前提是相信你的资金是有生命、有灵魂、有价值观的。这已不是简单的金钱的投资。
我和小平的进化过程是相近的,对大时代的判断也比较准,比如出国、归国、创业、投资,做投资之后选择什么领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投。到目前为止还都做出了相对准确的判断。
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拥抱新出现的事物,对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商业形态有足够的了解。
除了投资本身,我们还在创业生态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以形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期投资机构。
比如我们通过真驿站项目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了解中国创业环境的机会,通过国外高校宣讲帮助被投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帮有意回国创业的学生打开通路。今年开始也会展开在国内重点高校的宣讲。
《21世纪》:徐老师鼓励创业者拥抱区块链技术,你的公开表态则是相对保守的。真格基金在区块链投资的实际行动上,是激进还是理性?
王强:我们在行动方面非常理性。徐老师一向都是支持创业者探索新生事物的,但你看他并没有像宣称去投哪家公司。我是从更理性的角度思考,即使区块链是未来技术世界很大的一块版图,作为投资者来说,依然需要审慎的回答要投的是哪一个区块链技术的公司。
我们始终认为,区块链技术只有能和公司既有业务有机结合,或者和新开展的业务在逻辑上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应用才是有效率的。如果仅仅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东西,就必须要去用它、生硬地嫁接到既有业务上,那只会是“体外移植”——一种外来的移植,无法为有机体带来自然增长。
作为企业来说,是应该避免单纯的技术独断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任何新技术面对如此浩瀚的人的社会来说,只能是局部改变一些东西,无法取代一切。如果技术独断论成立,人类只能坐以待毙的等待机器人来取代我们,任何新技术革命都不可逃脱对最终价值观取向和社会行为的责任。
真格一直强调同时拥有对新事物的的敏锐感知和对事物本质的精准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投入到那些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项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马上发表
暂时没有评论